close

其實是好久之前與老大討論的了,但是一直沒放上來。最近有越來越宅的趨勢,各式遊戲不斷的誘惑我,我也真的墮落下去了,這樣不行啊(抱頭)!書都沒看多少 :(。

閒話休說,直接切入重點吧。這次討論老大丟出兩個問題,第一個:「什麼是『成本』?」;第二個:「金錢的價格是什麼?」
在回答第一個問題的時候,由於我不是用學術性的回答(事實上學術性的回答我也不會),我直覺想到就是:成本應該包含付出去的代價,這點包括了時間、金錢、勞力、機會成本等,所以成本就是要付出的相對「代價」。但是,我回答了這個,卻沒有搔到癢處,於是我又從機會成本出發亂想,一個投資案的話,如果比定存還爛,那麼不要也罷。這樣的講法又更接近了一些,經過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思索,終於頓悟出來了!其實就是「利率」嘛!好啦,其實是老大告訴我的。

有了第一個答案後,再回答第二個就更簡單了。如果我想要交換「金錢」這個財產,那麼我需要拿什麼來交換呢?到底怎樣才是等值的呢?其實有了第一個答案,第二個答案也呼之欲出了,就是「匯率」。

有了這個概念,接著又提到了「不可能的三位一體」,wiki有介紹,這裡算是剛剛的延伸,由這點可以觀察到為什麼港股可以驚驚漲。香港採用釘住美元的政策,本身又是個資本自由的市場,因此利率由美國主導。在美國2007接連的降息後,再加上香港直通車的預期心理,導致了這個結果。但是若美元走強,港股就需要小心點囉。

整理後的心得看似簡單,不過當時候我可是差點把腦袋給燒了 Orz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zwai 的頭像
    zwai

    zwai 小窩

    zw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