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我因為某些原因,接觸到了一個剛創業的財務顧問公司,透過這家公司,我也接觸到了許多形形色色的境外金融商品。台灣的金融環境並不是很開放,舉個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例子:共同基金不準對大陸地區投資超過百分之十。如此的規定讓許多熱門基金下架,如:富坦全球、富達新興市場等。眾多商品的消失對於投資人並不是件好事,因此山不轉路轉,表面上無法購買的商品,變成私底下交易。許多形形色色的小型財務顧問公司,利用大環境的封閉見縫插針,開始販賣所謂「違法」的境外金融商品。
在我剛接觸的時候,境外金融商品的確五顏六色,讓人目不暇給。台灣買不到的各式基金,最簡單的如以大中華地區為標的等的基金,紛紛可以讓使用者買賣。而在這個時候,我也接觸了 AIIT。AIIT 全名是 American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Trust,中文為「美國國際投資人信託」。AIIT 的名氣遠遠超乎我的想像,去網路上問一下 Google 大神,馬上出現滿坑滿谷的資訊。這個信託本身是一個類似儲蓄計畫 (saving plan) 的東西,主張的是長期投資,因此閉鎖期兩年,提前贖回也十分不值得。要一直到 1x 年後才有忠誠紅利,到時候才稱的上划算。他的資產保管人是德意志銀行,信託給 CSC,而 AIIT 本身似乎是 Marsh 公司的一部分?AIIT 的基金平台提供了聯博、富蘭克林坦伯頓、摩根史丹利、MAN Investment 四家基金公司,裡面也包括台灣無法購買的大中華基金,MAN 的避險基金等,這也是 AIIT 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地方。
目前分類:投資工具 (3)
- Jan 15 Tue 2008 22:57
境外金融商品 - 絢麗外表下是否隱藏著黑暗?
- Dec 04 Tue 2007 23:09
ETF - 越來越受歡迎的投資工具
我自己是挺喜歡 ETF 這種東西的,這應該算是我個人的偏好。:P 現在頻頻出現許多新聞,如台星ETF雙邊掛牌 敲定,台日韓泰ETF 擬互相掛牌等,甚至有新聞指出金管會也考慮放寬對大陸投資的限制,台港 ETF 相互掛牌? 胡勝正:正洽談中。對我們而言,真是一大福音啊!我衷心希望有越來越多種類的 ETF 引進台灣證交所,更希望有像是以美國道瓊或是標準普爾這種為標的的。XD
ETF 全名是「Exchange Traded Funds」,直譯為「指數股票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」,但我想若出去講全名,講到一半大家頭就昏了。一般我們簡稱為「指數股票型基金」。顧名思義,ETF 追蹤標的指數,根據指數的內容來買進一籃子股票,因此表現就會與標的指數連動。比如說現在正紅的台灣50就是追蹤五十檔大型股,成分可以在證交所網站找到。而 ETF 最大的特徵就是可以在證交所內進行買賣,儘管它是屬於一種基金。而遊戲規則也就跟股票一樣,可以融資融券等手法操作,不同於一般的共同基金。因此若有高手想要做指數,ETF 也就可以當成一個選擇。
為什麼我如此偏好 ETF?我認為有三大好處:
- Dec 01 Sat 2007 01:34
選股的開端 - 從茫茫大海中尋找出口
其實這篇文章的內容,主要是來自於旗開得勝這本書。這本書的內容十分豐富,讓我相當有衝動直接整套敗回家收藏。不過還是先記錄一些讀後的內容與心得吧。
我對於自己的理解,清楚的明白自己並不是位技術分析的追隨者。對我而言,技術分析的內容對我有點太過抽象。K 線所代表的意義,以及背後的涵義,我認為模糊的空間太多,需要龐大的經驗來做輔助。一來,儘管我現在只是個宅宅研究生,還是沒有時間去看盤;二來,看盤並不經濟,我是希望將這些時間,可以做其他有意義的事情。不是說基本面就不需要看,但是我相信應該可以將這些看盤時間,轉成平常研究的時間。而且技術面抽象的內容,對我而言可能不夠成強烈的理由,基本面比較能建構我自己的信心,平時自然就可以比較容易不受股價影響心情。當然,嘴巴說說永遠比實際簡單十萬倍。實際接觸才發現一方面心態要調適實在說的容易做的難,另一方面要學的東西比海還多,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。越扯越遠了,還是先拉回正題。